内娱第一小生,彻底凉了

时间:2024-11-24 06:03:00阅读:639
黄晓明自从公开新恋情以来,争议就没断过。虽然舆论的矛头大多指向叶珂。但黄晓明一直没有出面回应,也让许多人好奇。直到最近一部新片上映,他才在首映礼上向公众道歉。只可惜,这不能改变什电影扑街的结果。这次演
  • 暴雪将至
  • 刑侦
  • 段奕宏 江一燕 杜源 郑伟 郑楚一 张林
内娱第一小生,彻底凉了
内娱第一小生,彻底凉了
1/55

黄晓明自从公开新恋情以来,争议就没断过。

虽然舆论的矛头大多指向叶珂。

但黄晓明一直没有出面回应,也让许多人好奇。

直到最近一部新片上映,他才在首映礼上向公众道歉。

只可惜,这不能改变什电影扑街的结果。

这次演出,被认为是黄晓明的转型之作。

暴瘦26斤,还剃成了秃头造型。

颓丧的气质,与过去判若两人。

原以为这颠覆式的造型,还挺有噱头。

没想到,影片上映5天,票房累积仅300多万,预计内地总票房632万。

某些影院被曝出空无一人。

很多人都不知道有这样一部电影。

黄晓明是一点号召力也没了?

是因为影片质量太差?还是受到舆论争议的影响?

鱼叔今天就来验验货——

戴假发的人

片中,黄晓明一改霸总形象,演了一个出身底层的普通人。

男主孟中,成长于逼仄、破旧的小巷里。

从小没有母亲,只有一个酗酒、家暴的父亲。

他是一个没有天资的专科生。

花费四年,经历三次落榜,才终于法考上岸。

对他而言,这个过程极其艰辛苦闷。

一边开夜间出租车赚钱,一边抽空复习。

还要承受着父亲的拳打脚踢,恶言打压。

成年后的孟中,依然没有从父亲的暴力阴影中走出来。

而且,他还犯下过一桩不为人知的命案。

曾将一个醉酒者暴揍一顿,丢在湖里。

对方消失在水里,只留下了一顶假发,他意识到自己杀人了。

不过后来听说有人自杀溺亡,知道被当作自杀事件处理了,自己逃过一劫。

成为律师后,他一直被愧疚感折磨。

一直试图通过法律援助,为没权没势的穷人辩护,弥补罪过。

然而,因为一个棘手的案件,他的黑历史被人扒出。

阴差阳错下,他又杀了人,还担下了不属于自己的罪……

故事一波三折,反转到最后一秒。

和《暴雪将至》一样,此片的视听语言很有导演的个人风格。

同时还涉及了诸多社会议题,比如,阶级固化、家庭暴力、民工讨薪、未成年性侵等。

孟中的「假发」,似乎也带有着明确的隐喻。

体面的身份之下,每个人都有不见光的一面,像赤贫的出身、糟糕的童年或是犯过的错误等。

乍一看,似乎是一部很有想法的电影。

但,完成度其实并不理想。

此片犯了国产片的许多通病。

一是过于奇观化,用力也过猛。

全片一直在反复渲染阴冷的犯罪现场,恐怖的死者形象。

但更多只是视觉刺激和氛围渲染,没能融入叙事。

视觉符号看着很抽象,但其实含义又很浅白。

核心的人物命运和作案动机,反而薄弱。

孟中的反应与行动,也都很外露直给。

既刻意,又空洞,没有多少值得咂摸的空间。

二是堆砌议题,流于表面。

比起《暴雪将至》中紧紧依附于时代情绪,此片试图讨论诸多当下的社会问题。

但每个都是点到即止,没有深度挖掘或形成有效的叙事闭环,因果链条过于简单。

而且,剧情设计得太俗套了。

孟中为了赎罪,接近当年他害死的男人的女儿。

女儿在父亲死后生活急转而下,一直到20多岁都靠出卖色相生活。

孟中不计回报地请她吃饭,帮她解决麻烦事,给了她温暖。

这一「救风尘」的设定和想象,本身就显得陈腐老套。

情节逻辑也经不起推敲。

一开始反复铺垫溺水死者女儿的痛苦和不幸。

但结尾,她得知真相后,竟对孟中这个「杀父仇人」毫无怨言,还表示「他是我生命中的一束光」。

结尾又一反转,暗示了溺水的人并没有死,孟中并不是杀人犯,戴假发的人其实是他的心魔。

像是为了反转而反转。

罪与罚的困境被轻而易举化解,前期对人性暗面的挖掘,突然成了荒诞的黑色幽默。

最后完全看不出表达重心,更像整合了一连串象征性符号,留给观众去想象。

但解读出来,又没多少深刻的内涵。

最终,票房也很糟糕。

耗资超1亿,上映三天累积票房仅377.3万,回本无望。

为什么这部电影无人问津?

最大的原因或许在于,整部电影的营销几乎全押在了黄晓明身上。

但黄晓明的焦点全落在了他的私生活上,根本没人关心电影。

前段时间,黄晓明与新女友叶珂的恋情曝光。

然而,这段恋情并未为电影带来热度,反而引发了更大的争议。

叶珂的直播言论频繁冲上热搜,像「在学校上厕所很粗鲁」、伍佰的歌「猥琐」、自己是「微do」等言论,迅速成为网友嘲讽的焦点。

甚至催生了继「晚学」和「冰学」之后的又一网络讽刺潮——「珂学」。

不少人因此对黄晓明的新片产生抵触情绪。

更有人公开抵制,认为买票观看就是在支持叶珂,助她实现「买包买表」的奢侈生活。

一些网友甚至用「珂学」进行调侃,「怕看一半电影,想上厕所太粗鲁了」。

就连首映现场,新闻焦点仍然是黄晓明也为此鞠躬、道歉,说自己会处理好私事。

关注点从电影本身完全转移。

不过,很多人说黄晓明新片被叶珂拖累,鱼叔不能完全苟同。

毕竟,电影本身就质量不佳,创新不足。

这部电影其实在2021年就拍好了,被压了3年,本身已经有点过时。

董越首作《暴雪将至》被认为是国产版《杀人回忆》。

但这短短几年,类似题材、风格跟风崛起。

延续这样的故事,就显得老旧。

很多人表示,单看简介、海报,都没有进电影院的欲望。

还有网友指出,海报和《周处除三害》高度相似。

再加上,近几年黄晓明本人一直就不讨喜。

早年霸总的油腻演技,和综艺节目中的「爹味」发言相映成趣。

一直在不受待见的黑红状态。

私生活争议也没断过,几段恋情都闹得满城风雨。

外界一直观感不佳,作为演员的号召力被极大消耗了。

这次如此卖力转型,奈何观众观感已经固化。

电影已经扑到,看笑话的人都不多了。

导演一把辛酸泪的微博下,很多人安慰他:

「主要是演员没找对,下次还有机会。」

话说回来,黄晓明一直在尝试转型。

希望通过影视作品的突破,淡化自己身上的争议,扭转自己的口碑。

今年由他担任制片,合作新锐导演魏书钧拍摄的《阳光俱乐部》,拿下金爵奖影帝。

为了角色,又是增肥、又是减重,确实很卖力。

至少作为演员,是敬业的。

但,这一切似乎都没有改变什么。

他的号召力始终不强,风评也不佳。

上一部他担任制片、主演的《最后的真相》,搭档闫妮,话题性也不弱,但上映六天票房不足5000万元。

早先他做客李佳琦直播间时,全程谨小慎微,一直怕占太多镜头。

李佳琦说,没事,大家都是来看你的。

黄晓明小声说了句,「大家不喜欢看我」。

回想当年,黄晓明可是凭《新上海滩》《神雕侠侣》等剧火遍两岸三地的「内地第一小生」,拥趸无数的「明教教主」。

他参演《神雕侠侣》,甚至源于粉丝团给张纪中的万言推荐函。

怎么就沦落到今天这番地步呢?

原因有很多。

首要一条,黄晓明确实没表演天赋,也缺乏优秀演员所具备的敏锐感知力。

出道就是凭外形走红的偶像派。

金庸曾公开评价他在《神雕侠侣》中演技浮夸。

早年《鲁豫有约》上,黄晓明的表演老师谈他的演技:

想看他的爆发力,让他演吵架的戏,他说不会吵架。

想看他即兴发挥能力,让他演逮蛐蛐,他说青岛没蛐蛐。

言下之意是没有演员的悟性,也不知变通。

他的演艺生涯也足以说明问题。

发挥不稳定,也不会挑作品。

前脚刚凭《风声》《中国合伙人》逆风翻盘。

后脚推掉几部口碑剧,接演多部烂片,又拉回原点。

舆论环境变化,也影响着大众观感。

「霸道总裁」这一影视形象,从风靡一时,到众人皆嘲。

《浪姐》《中餐厅》中的强势发言,被盖章爹味。

古早综艺《康熙来了》中自夸像哈利·波特的采访,也被嘲自恋。

曾经的「中国第一美人」,现在成了油腻感代言人。

如今,男窝囊废赛道流行,很多演员像秦昊、刘昊然等都通过秃头形象转型。

这部电影中,黄晓明也演「窝囊废」。

还主动提议剃头,可能也意在去油,表现转型决心。

除了造型颠覆,演技也的确有所进步。

很多压抑的场景中,他的颓丧、无力和恐惧,是有一定感染力的。

可惜,电影因诸多原因,还是大扑街。

可以说,运气也不太好。

话说回来,娱乐圈这样的地方,运气差的不止他一人。

又或许,运气也是能量守恒的。

他早年透支了太多运气。

北影刚毕业,因为陈坤没档期,捡漏拍了《大汉天子》,一夜爆红。

当时推荐她的老师事后坦言,当下心里就有点打鼓,他还没到那个程度。

后来,因为「闹太套」的英语发音和油腻标签,他的风评一度跌到谷底。

结果又接到了《中国合伙人》的成东青一角。

不仅贴合他本人愣头愣脑、不知变通的性情,急于证明自己的心境。

而且还借此洗刷了演技差和英语差两大罪名。

虽然之后又因为演了许多烂片,口碑回落。

但还能不断转型,有机会接到好的作品,何尝不是一种好运。

就像有句话说,一个人凭运气赚来的,也会凭实力亏出去。

人气褪去后,运气掩盖下的弱点自然会被一览无遗。

或许也因为早年的好运,才让他一度深陷霸总的困境。

他曾在采访中回忆自己的几次翻车。

因为在高处时,身边人都捧着他,只说他的好。

他才会自认为帅,自认为演技好,自认为英语好。

前几天一则采访中,黄晓明说自己四十岁之前很傻,四十岁之后才确定人生目标。

虽又被群嘲,但这句话可能也是发自内心的。

运气会耗尽,人不可能永远戴着假发活下去。

对演员来说,直面窘迫或许也是通往新生的开始。

相关资讯

评论